周易的主要构成 什么是周易
来源:合婚网来世路兄弟陪
周易的主要构成
今本《周易》的内容主要包括“经”和“传”两部分。
“经”部分,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。
所谓的“六十四卦”,是由“八卦”两两相重而得,“八卦”则是由“阴”、“阳”二爻三叠而成。
《周易》的“阴”、“阳”,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,即“––”与“—”。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、日月、男女、昼夜、奇偶等众多概念,正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
在“阴”与“阳”的基础上,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,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,称为“八卦”(也称“经卦”)。
接着,圣人再将“八卦”两两相叠,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,即“六十四卦”(也称“别卦”),每卦中的两个“八卦”符号,居下者称为“下卦”(也称“内卦”,《左传》称“贞卦”),居上者称为“上卦”(也称“外卦”,《左传》称“悔卦”)。“六十四卦”每卦共有六条线条,称为“爻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爻,交也”;王弼云:“夫爻者何也?言乎变者也”。“爻”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。因此“––”称为“阴爻”,以“六”表示;“—”称为“阳爻”,以“九”表示。六爻的位置称为“爻位”,自下而上分别为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上”。如《蒙卦》: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“初六”、“九二”、“六三”、“六四”、“六五”、“上九”。
所谓的卦爻辞,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,其中卦辞每卦一则,总括全卦大意,爻辞每爻一则,分指各爻旨趣。《周易》共有六十四卦、三百八十四爻,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(由于《乾》《坤》两卦各有“用九”和“用六”的文辞,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,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)。
传”实际上是阐释《周易》经文的专著,即《彖传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、《杂卦传》,共计七种十篇。因其阐发经文大义,如本经之羽翼,故汉人称之“十翼”,后世统称《易传》。 彖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,共六十四节,分释六十四卦卦名、卦辞和一卦大旨。王弼曰:“夫彖者何也?统论一卦之体,明其所由之主者也。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,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,释卦象者称为《大象传》,释爻象者称为《小象传》。
文言
共两节,分别解说《乾》、《坤》两卦的意旨,故也称《乾文言》、《坤文言》。主要是在《彖》和《象》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。
系辞传
分为上下两篇,主要申说经文要领,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。文中对《周易》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,一者抒发《易》理之精微,二者展示读《易》之要例。
说卦传
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,也是探讨《易》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。 序卦传 是《周易》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,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。前半段经《乾》至《离》共三十卦,主说天道;后半段自《咸》至《未济》三十四卦,主说人伦。
杂卦传
犹言“杂糅众卦,错综其义”。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“错综卦”,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。
《易经文集》
周易的起源 “周易”名称的由来 周易与连山、归藏 易学与占卜的发展源流 八卦符号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周易的发展方向探讨 《十翼》概述 周易的影响 易学的传承发展 《易经》的总体哲学思想:阴阳 《易经》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易学精神 《易经》的内容 《易经》的根本精神:生生之谓易 《易经》的辨证法则:通变致久 《易经》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:时与中 卦名次序歌诀 六十四卦读音 周易的主要构成 周易成书的渊源 易经与术数
今本《周易》的内容主要包括“经”和“传”两部分。
“经”部分,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。
所谓的“六十四卦”,是由“八卦”两两相重而得,“八卦”则是由“阴”、“阳”二爻三叠而成。
《周易》的“阴”、“阳”,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,即“––”与“—”。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、日月、男女、昼夜、奇偶等众多概念,正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
在“阴”与“阳”的基础上,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,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,称为“八卦”(也称“经卦”)。
接着,圣人再将“八卦”两两相叠,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,即“六十四卦”(也称“别卦”),每卦中的两个“八卦”符号,居下者称为“下卦”(也称“内卦”,《左传》称“贞卦”),居上者称为“上卦”(也称“外卦”,《左传》称“悔卦”)。“六十四卦”每卦共有六条线条,称为“爻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爻,交也”;王弼云:“夫爻者何也?言乎变者也”。“爻”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。因此“––”称为“阴爻”,以“六”表示;“—”称为“阳爻”,以“九”表示。六爻的位置称为“爻位”,自下而上分别为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上”。如《蒙卦》: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“初六”、“九二”、“六三”、“六四”、“六五”、“上九”。
所谓的卦爻辞,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,其中卦辞每卦一则,总括全卦大意,爻辞每爻一则,分指各爻旨趣。《周易》共有六十四卦、三百八十四爻,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(由于《乾》《坤》两卦各有“用九”和“用六”的文辞,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,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)。
传”实际上是阐释《周易》经文的专著,即《彖传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、《杂卦传》,共计七种十篇。因其阐发经文大义,如本经之羽翼,故汉人称之“十翼”,后世统称《易传》。 彖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,共六十四节,分释六十四卦卦名、卦辞和一卦大旨。王弼曰:“夫彖者何也?统论一卦之体,明其所由之主者也。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,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,释卦象者称为《大象传》,释爻象者称为《小象传》。
文言
共两节,分别解说《乾》、《坤》两卦的意旨,故也称《乾文言》、《坤文言》。主要是在《彖》和《象》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。
系辞传
分为上下两篇,主要申说经文要领,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。文中对《周易》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,一者抒发《易》理之精微,二者展示读《易》之要例。
说卦传
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,也是探讨《易》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。 序卦传 是《周易》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,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。前半段经《乾》至《离》共三十卦,主说天道;后半段自《咸》至《未济》三十四卦,主说人伦。
杂卦传
犹言“杂糅众卦,错综其义”。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“错综卦”,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。
《易经文集》
周易的起源 “周易”名称的由来 周易与连山、归藏 易学与占卜的发展源流 八卦符号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周易的发展方向探讨 《十翼》概述 周易的影响 易学的传承发展 《易经》的总体哲学思想:阴阳 《易经》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易学精神 《易经》的内容 《易经》的根本精神:生生之谓易 《易经》的辨证法则:通变致久 《易经》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:时与中 卦名次序歌诀 六十四卦读音 周易的主要构成 周易成书的渊源 易经与术数